炭黑產業網據車轅車轍網消息,受美國反傾銷稅等多重利空沖擊,臺灣泰豐輪胎橡膠廠陷入虧損,為改善公司嚴峻的財務結構問題,泰豐輪胎于2月10日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,宣布觀音廠將暫停生產。
在此之前,泰豐2021年6月宣布關閉中壢廠,再關閉觀音廠,等于說,泰豐全面暫停臺灣生產活動。

泰豐在2月10日停牌,董事長陳恒寬在重大訊息說明會上表示:“考量公司的輪胎本業大環境艱辛,且未來經營環境看不到改善跡象,為顧及股東權益與公司存續營運,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決定,暫停觀音廠生產作業。”
全面暫停臺灣生產后,未來相關訂單將由東南亞代工廠協助生產。
據悉,目前泰豐觀音廠包含臺灣籍及外籍勞工合計約400多人,停產后廠區員工人數將大幅減少,公司營收會明顯下降,2023年損益因一次性費用將虧損擴大,預計要到2024年第二季以后才會因海外代工量產而回升。
在相關配套供應對策方面,泰豐表示,停產前已增備庫存,以供國內經銷與海外客戶短期需求,以減緩轉換供貨來源的沖擊。
停產后,生產線將暫轉東南亞,尋找代工廠以避開反傾銷稅的障礙,重返美國大胎市場,目前已取得明確進展。
另外,公司也會加強與往來銀行溝通,促使其充分了解公司之決策,以爭取繼續支持,不會被抽貸款。
陳恒寬說,美國反傾銷稅實施后,公司采取了分散市場及擴展代工客戶等措施,但不敵疫情拖延、海運費用嚴重超漲、原物料價格上揚、及世界性高通膨等多重大環境不利因素。
財務數據顯示,公司營收從2020年57億臺幣,2021年驟減到15.6億臺幣,2022年稍微回升至16.2億臺幣,但仍無法達到經濟規模,泰豐去年前三季稅后凈虧損4.42億臺幣、每股凈損0.96臺幣;截至去年第三季底,泰豐每股凈值也只剩下10.37臺幣,面臨票面價保衛戰。
(原標題:突發,輪胎廠虧損嚴重,宣布停產!)